首页

搜索 繁体

欢然番外——琉璃脆(下)(1 / 2)

然而,许安平的后宫依然空无一人,贵妃崔氏有名无实。朝堂之上,百官们心知肚明,许安平的心,早已被欢然完全占据。

宫墙之外,京中百姓议论纷纷,民间流言四起。有人以“妲己乱商”、“妺喜惑夏”讽刺他,有人焚香祈祷,咒他早日遭天谴。

可欢然不为所动。许安平宠他,爱他,他别无所求。至于世人如何看待,又与他何干?

不过,百官终究忍不住,纷纷上奏:“陛下当立中宫,以安社稷。”

那日,朝会之上,许安平负手而立,眼眸如深潭般幽远,淡淡开口:“朕心中已有皇后之选。”

群臣闻言,皆松了口气,终于以为天子愿意册立后位,确保江山稳固。然,许安平接下来的话,却如晴天霹雳般,震得整个朝堂瞬间寂静无声。

“欢然。”许安平淡淡吐出这两个字,犹如一把锋利的剑,横空出世,惊起四座。

“荒唐!”一位年迈的老臣捶胸顿足,泪水交织,满脸愤慨,“自古以来,岂有以阉人为后的道理?陛下叁思!”

“陛下应当顾及社稷江山,岂能因一己私欲行此逆天之举?”

“若陛下执意如此,臣等唯有伏阙以死相谏!”

甚至连向来单纯的柔宜公主也入宫哀求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。帝王的宠爱,虽深似海,却亦可成为他致命的伤。

奏章如雪片般铺满御案,许安平静默许久,眼中凝聚着深沉的思虑。外头的风透过窗棂吹入,拂过他略显凌乱的龙袍,带来一阵凉意。他低头审视那一卷卷奏章,百官的声音似乎随着字里行间汇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,逼迫着他做出决定。

他深知,这不仅关乎他一人的选择,更关乎天下的安危,和朝堂的平衡。最终,他没有下旨立欢然为后——这个决定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,将他紧紧束缚在帝王的命运之中。

欢然站在摘星台上,眸光深邃,远望着那一片点点宫灯,灯火阑珊,似乎照亮了他心中最深的孤寂。

许安平走来,步伐缓慢,却无比坚定。他站在欢然身后,双臂轻轻环绕住他,温热的气息洒落在欢然的脖间,嗓音低哑、沙哑,带着一丝未曾消散的疲惫:“他们不允,朕便不立后,可好?可朕只要你。”

欢然微微点头,抬手轻轻依偎在他的肩上。

帝王的妥协,往往意味着更多无法预测的变数。

随着燕州一战的失败,许安平自负的骄傲已化作灰烬。那本是他引以为傲的军事才华,竟然如此脆弱,顷刻间便被击溃,失去了他曾坚信的所有。

连日来,他暴躁不安,对每一个人都冷言冷语,稍有不满便动怒,甚至挥剑斩人。只有欢然在身边,温柔的存在似乎能稍微安抚他那已近崩溃的神经。

朝堂上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,而他发现自己竟已无力控制这一切。父亲托付给他的江山,在他的手中正逐渐崩裂,四分五裂。

许安平似乎意识到,若不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,整个朝局恐将陷入更深的混乱。他开始重新审视朝政,想起了那些不曾亲近的亲人。但他也预料到了风雨即将到来,甚至开口请求九妹保住欢然。他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奴才,不会干涉任何人。

时光流转,建武四年春,皇宫的大殿染上了绯红的血色。那日,血流成河,猩红的液体迅速浸透了鎏金雕花的地砖,腥气弥漫,笼罩了整个殿堂。

许安平浑身浴血,一手持刀,筋疲力竭,依然端坐在龙椅之上,双眼冷冷地盯着台下的许安宗与周述。他的龙袍已被砍得破碎,血迹斑斑,金龙的爪牙几乎被染成了深红色,但他依然维持着帝王最后的尊严,嘴角甚至扬起一抹嘲弄的笑。

“许安宗,你真是好大的胆子……装疯卖傻,等的就是这一天?朕早就知道,你伪装多年,实际上却是狼子野心。”许安平的声音低沉沙哑,带着强忍的痛楚。

他的眼中有着深深的恨意,却也夹杂着无尽的疲惫。

面对许安宗的背叛,他终于露出了几分本能的怒火,尽管身躯虚弱,已经奄奄一息,但那一丝帝王的威严依旧未曾消失。

许安宗冷冷一笑,目光沉沉如墨,恍若一池死水。他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:“皇兄,成王败寇,你该明白的。你如此倒行逆施,天下子民都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,弟弟不过是遂了天下人的心愿罢了。”说话间,许安宗步步逼近,眼中并无一丝悔恨,只有无尽的冷漠。

许安平的眼中闪过一抹狂怒,那股深藏的力量如同复苏的猛兽般喷薄而出,他猛地一挥刀,剑光闪烁。就在这时,周述如鬼魅般出现在他身旁,弓弦急响,叁支箭几乎同时射入许安平的身体,许安宗见状会见砍断许安平握刀的手指,鲜血如喷泉般涌出,染红了周围的空气。

许安平猛然跌倒,血肉飞溅,洒落在殿中的玉阶之上。他的目光渐渐涣散,意识渐行渐远,在即将失去知觉的那一刻,他拼尽全力,将视线投向殿门——但他未曾看到那道身影。

也好,离开了,就不要再回来。

他挣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